本文目录一览

1,我们常说的阴历的闰月是多少天 急急急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我们常说的阴历的闰月是多少天 急急急

2,闰月是怎样回事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1周运行时间的差数,过剩出来的叫“闰”。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2月为2109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1年有103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一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光阴)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一年相差5时48分46秒,所以每4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1天称为闰日,这1年称为闰年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一年和回归年的365日5时48分46秒相差约10日21时,积以置闰,所以每3年要闰1个月,每5年闰两个月,每109年闰7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1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以后。就叫闰某月
答:农历的闰月在两前年前就有了,是19周年就有7个闰年的,这样就是1轮. 闰月跟节气和 9人觉得有用 中国的农历闰月是怎样回事,编制的原理是甚么? 答:闰月指
今年是农历润5月。那末,农历的闰月是怎样回事? 我国的农历既不是阳历又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农历置闰月是为了调和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闰月,是1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特别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1个月(为了调和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避免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4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时曾采取过19年置7闰,现在采取无中气月置闰,因此就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括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2月)
闰月是为何?怎样计算?
就是由1个月重复

闰月是怎样回事

3,阴历中的闰月是怎么回事

闰月是为了调和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 阳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天多。但是农历一个月比阳历一个月天数要少,如果按12个农历月为一年的话,一年只有354或355天,与365天相差10天之多。那么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今年春节在2月1日,那明年就是1月20日,后年就是1月10日,在这么下去每年提前10天,过十几年就要在夏天过年了。这显然乱了套了。怎么办呢?既然每年少了10年,那隔几年就加一个月把它补起来。通过观察发现,19年多加7个月可以公历年和农历年差不多相等,这就是19年7闰法。 19年7润只是个近似算法,并不是完全相等。如果时间长了,误差还是比较大的。 具体设闰年,闰哪个月是有讲究的。传统上如果这一个冬至与下一个冬至间包含13个农历初一,那么这一年就是有闰月的年,否则不设闰年。 闰月与24节日有关,从立春开始,第一个节气叫节气,第二个节气叫中气。立春是节气,雨水是中气。立夏是节气,小满是中气…… 闰月就是看需要设闰年的年份,冬至之后第一个不含有中气的月份。例如:2012年5月21日到6月18日是一个朔望月,小月,29天。而上一个中气在5月20日,即四月三十,下一个中气夏至跑到了6月21日,即下个月的初三,那么中间的这个月就算是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无中气的月份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就叫闰四月。 一般地,如果春节是1月份,那么基本上都是闰月年。 冬天季节,由于地球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两个中气之间时间较短,有时候还不足一个农历月的长度,插不进一个月。所以,闰腊月,闰一月可能性极小但不是没有。而夏天两个中气时间长度远大于一个农历月长度,所以闰四、五、六月的几率最大。
今年是农历润五月。那么,农历的闰月是怎么回事? 我国的农历既不是阳历又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我们知道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1个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12个朔望月构成阴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76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长此以往,如阴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每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那么,第16个阴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若按13个朔望月构成阴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方法制度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阴为春季,4月到6月为夏季,7月到9月为秋季,10月到12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阴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3、4月是小月,9、10、11、12月连续4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后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m×365.2422=n×29.5306。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19年7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 用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我国农历中的24节气又可以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类,简称为“节”和“中”。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

阴历中的闰月是怎么回事


文章TAG:农历闰月农历  闰月  我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