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15日是什么节

全国洗手节

10月15日是什么节

2,10月15是什么纪念日

是国际盲人节。号召大家爱护视力的。少数民族这一天是傣族和布朗族的开门节。
是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 10月13日希望被采纳

10月15是什么纪念日

3,十月十五是什么曰子

农村的冬日是沉闷的,十月尤甚。八月十五祭月后“窖藏”的月饼早已吃完,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劲儿也淡漠了,过年却还早,就连照例在腊月初一吃的炒货的日子也似乎遥遥无期;天又日日总是灰蒙蒙的,即便飘点雪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落地瞬间便化了雨。大人小孩就把十月十五的祭土看得很重要,也很有情趣。  农人的确也该重视祭土。想想看吧,一年到头,土里刨食,谁的口粮能不仰仗土地爷的垂怜与恩赐?又有几户人家能避免修个围墙,砌个猪圈,挖个地窖,和块稀泥,保准没有冒犯他老人家?所以,到了土地爷的节日,一定要正儿八经地、诚心诚意地祭奠一番,求他老人家赦免咱的过错,并保佑咱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平安安。  多亏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好的文化传承,不然的话,我们这些黄土抟成的人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于土地的敬畏、眷恋和感恩?据我所知,我们的古人把土地当神当圣,当根当命,早在商朝就有祭土的风俗。《吕氏春秋》记载“有年瘗土,无年瘗土”,“年”是谷物丰收的意思,五谷丰登时祭祀土地神,收成不好时也要祭祀土地神。现在的中山公园的社稷坛中的社坛就是皇帝祭土的地方,不过每年祭祀的日期不是山东庆云的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的“青苗社”,而是在农历的十月初一,与山西中部的同在十月,该不是一种巧合吧?令人扼腕叹惜的是,祭土仪式在一些文化积淀厚重的汉族聚居地区如北京、西安等地已基本不为人知,只在山西中部的平遥、介休等地尚存古风。  更为惊人的巧合是:在远离中原地区的云南楚雄,同在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彝族同胞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土主祭祀节,彝语称为“咪西捏底”。届时人们在土主庙土主神像前摆设祭坛,供上祭品,杀鸡宰羊,跳起欢快的羊皮鼓舞,祭拜被人们尊称为本境土主的“嘎奈奈土主”。远隔千山万水的两个地方,在同样的时间,举办同样性质的祭祀活动,祭品也十分相似,彝族文化与山西腹地的汉族文化真的是同源同宗?  上段当然是我的臆测,但实在是太有趣,太诱人了,留待本人将来探索,还是先说平遥一带千家万户是怎样奉供土神的吧。  这天一大早,农家的男主人便要去请土。地点是在垂直于地面的土堰边,土堰越高越厚越好,以印证“皇天后土”。请土的工具是锅铲,用锅铲在地堰边认认真真地掏一孔巴掌见方一尺来深的“窑洞”,慢慢地把洞里的土一点一点铲出,盛入庄稼人平日用来舀面的“升”里,再把“升”中隆起的土仔细拍打得有棱有角呈金字塔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锅铲插入升中的“金字塔”上,双手捧升,恭恭敬敬地端回家中正屋正中的供桌上,就算把土神请到家了。高高的土堰边空留下一孔孔排列并不齐整的袖珍“窑洞”,宛若先民穴居时的情状。  家里早已抹干净了供桌,准备好供品、灯盏和牌位。供品用糕面或白面做成:一个猪头、一个鱼头还有一只鸡,每一件都只有三五个厘米那么大,奇怪的是家家的主妇都能自力更生捏出这几样动物的样子来。想来古时祭奠时用的该是活猪、活鱼与活公鸡,那才叫真正的牺牲,世事往往艰难,就用面做的来替代,“敬神如神在”嘛,也可从这 几样牺牲的代用品中看出这种风俗之源远流长。  祭品直接摆在升里的土上。灯盏也是用面做成的,共七盏,以食用油为燃料,摆成北斗七星状置于升前。祭土时为什么还要祭星?我至今不明白,因为有正月初八是专门祭星的日子,那仪式也同样是很隆重的。大约是为了送土神时方便照明吧,另外大概礼多神也不怪吧!  牌位是用黄纸叠成的,插在土上,上书:奉供土翁土母土子土孙土家诸神之 神位  看到“土家”两字,我总要又联想到土家族,臆测这个少数民族一定和我们有某种渊源,每当看到介绍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时还是不免耳热心跳,但可惜迄今为止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  如此这般,摆放停当,焚上香,只待月上枯柳梢头。整个白天任何人不得在桌前轻举妄动,以免触犯神灵。  按照传统,这一日当吃油糕。  天黑尽了,天上的北斗七星亮了,在冷风里闪着冷冷的光;家里北斗七星也点亮了,在寒夜里闪着暖暖的光,窑洞里立刻蓬荜生辉,土、供品、锅铲、牌位都被罩上一层金黄色的光芒,一切都被土神的光辉所照耀。  常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土神是老百姓的神,没架子,请容易,送也不难。农家草草吃完晚饭收拾停当后,已是晚上九点多光景。主人跪在供桌前,虔诚地磕三个头,起身,先焚了牌位,再用箅子端起土神、一干祭品和亮着的灯盏,就带着一片摇曳的亮光冲入寒夜中。  农历十月中旬的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白天不觉得怎么寒冷,夜晚一出门不禁要被冻得打个哆嗦。冷月下,寒风似乎要压灭那一个个灯盏,灯的火苗却往往总是能顽强地抬起头来。端箅子的人迈着小碎步,走得又快又稳,远看就是一道流动的光。来到土堰前,找准自己白天请土时留下的洞穴,将灯盏、祭品全部倾入洞中,然后用升中请来的土掩埋。  我不禁想起一个词“瘗”,“瘗”即掩埋、埋藏。文献记载方面,自古我国就有埋物祭地的风俗。扬雄《河东赋》曰"伊年暮春,将瘗后土".所以,有了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瘗地(祭土地神)、瘗玉(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瘗土(祭土地神)、瘗位(设瘗坎之处)、瘗埋(古代祭地礼仪之一)、瘗缯(古代埋缯帛以祭地)诸种说法。有了瘗祭品和灯盏这一细节,我相信平遥一带的祭土活动保留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古老的土地祭祀元素,从这些细节中,我们真的能读懂先民,进而和先民对话。  至此,对于大人来说,祭土仪式已告结束;对于小孩而言,祭土活动才真正进入了高潮。小孩们跺着脚,呵着冻红的小手,早就等在土堰前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兴奋地等待着家家户户掩埋祭品的那一刻。凑在洞口的孩子们占了先机,许多只小手伸进狭窄的洞中哄抢祭品,挤不到洞口的孩子急得直跺脚。回家后,清点“战利品”,抢得多的孩子很骄傲,不停地摆弄那一个个沾满了土和油的猪头、鱼头和鸡,比较着家家户户用料之考究与否,做工之精巧程度。玩腻了,就把它们烤烤吃了。多数庄稼人是爱干净的,但此刻没有人责备孩子们不讲卫生。因为大家常年土里刨食,信奉一个理:土地能滋生万物,黄土地滋养人,土地就是母亲,没有人认为母亲是不干净的,所以土地是最圣洁的。他们乐意让自己的孩子亲近土地,甚至吃点沾土的食物,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长结实。  十月十五是常规的祭土的日子。除此以外,举凡迁居或兴土木(特别是修新戏台),照旧例都应有祭土仪式,现场屠宰鸡、羊、猪等祭品。如今这些都不大讲究了,一年一度的十月十五祭土却没有被省略,虽然仪式已被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但正好隐去了封建迷信色彩,凸现出大地之子对于土地的景仰、感激之情,带给沉寂的乡村冬日以庄重神圣的节日享受,也给后来的炎黄子孙一些关于民族之根的遐思。
国庆节 ------------

十月十五是什么曰子


文章TAG:十月  十月十五  十五  10月15日  十月十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