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婚礼,你知道70年代结婚有什么标志性的东西吗
来源:整理 编辑:婚礼策划 2023-07-09 09:56:54
1,你知道70年代结婚有什么标志性的东西吗
70年代的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结婚证是一张纸,像奖状一样。一般不办婚礼,就是布置一下新房,然后在单位上见人发上一把糖。
2,70年代年轻人筹备婚礼需要的三大件
70年代年轻人筹备婚礼需要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7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短缺,三大件是经济实力和权力的象征,要购买三大件还得有供销社的票,一般人家是很难买到的,有钱没票是买不了这三大件的。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左袖子习惯性地将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现在几点了”。有了这结婚的“三大件”,双方就可以选下一个喜庆的日子,把这门亲事给办下来,后来这样的习惯就在各个地区传开了。扩展资料:时代在进步,结婚组曲也在不断变奏。人们对结婚模式的选择,既间接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的选择,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变迁。所谓结婚“三大件”,就是结婚必需品,各个年代结婚必需品都在不断变迁,而结婚“三大件”在变迁中演绎了各个时代的时尚风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件中国新闻网—结婚三大件的时代变迁:从缝纫机到房子车子票子
3,六七十年代结婚时候是什么情怀
六十年代初期,小时候,看到的接亲娶媳妇是用大平板车,由壮小伙子推着。车的两边用竹竿支起一个竹制圆圈,挂上红色的缎子被面,铺上红毯子,就成了一种简易的轿车。新娘子穿着红色的上衣,头上蒙上红盖头,盘腿坐在其中见仁见智,谁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重要的是你了解这个人的什么,你注重的是什么。最后,这事儿和你有关么看
4,70年代农村结婚去迎亲人数
结婚接亲是婚礼当天十分重要的一个流程。在接亲当天的具体习俗在不同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在接亲的讲究比较多,而有的地方接亲环节比较简单。在婚礼当天,结婚接亲的人数是比较重要的安排,因为具体到婚车车辆的数量安排。随着经济发展,结婚送亲的亲人们越来越多好。那么,接亲一般是哪些人 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接亲一般是哪些人 1、伴郎:伴郎团是接亲的时候必备的,这个毋庸置疑。2、直系长辈:一般是爷爷、大伯、舅舅、叔叔等这些比较亲的人,要注意的是姑父和姨夫一般是不选择的,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疑”。3、平辈:平辈一般是表哥、堂哥、表弟、堂弟。4、朋友: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也可以去接亲。5、要注意的是接亲的人数一般为双数,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结婚习俗中,单数代表的是不吉利。二、接亲一般多少人最合理很多地方都是“去单回双”的习俗,就是男方去接亲的人一般是单数,为什么呢?因为等接到新娘之后就是双数了,这里的隐含寓意是“添丁添口、成双成对、”。还有,人数是不能算上摄像、指挥等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的。人数的话,接亲一般会去15人左右,太少没气势,太多容易造成新娘家混乱和拥挤,摄影师也不好工作,而且加上很多地方有喝甜汤的习俗,人多了会给新娘家造成压力,所以15个人不多不少。
5,70年代结婚当天吃什么菜
啥特殊菜都没有,
就是俩人把被子抱到一起,就算完工了。
流行一对白瓷缸,印着口号,放在桌子上。
人家进门一看,呦,两个,还是新的,就知道是刚结婚的两口。和现在吃的差不多,只是没有现在的品种多,像毛豆、雪里蕻、鸡毛菜、茄子、油菜、黄瓜、西红柿什么的,肉蛋较少,因为那时供给制,很多东西要凭票供应。很多地方是吃红鸡蛋,不过要看各地的一个风俗习惯,你要来干什么啊?
6,七十年代结婚场景描写
17:00婚礼仪式开始,神父站到讲台后面。伴娘入场,伴娘和伴郎面对客人成八字排开站好,戒指童入场,将戒指教到神夫手中17;03新娘挽着父亲走上红地毯,然后父亲将新娘交到等待在仪式台边上的新郎手里17:10交换戒指并且宣誓,交换戒指后,新娘和新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一一许下诺言17:15证婚人致辞17:20仪式完毕,音乐想起,新人退场,宾客向新人抛洒花瓣。17:30,摄影:由两位摄影师为新郎,新娘以及亲朋好友拍照留念宴会地点:教堂附近的饭店或室外帐篷。现场的布置:根据伴娘服的颜色,确定婚礼的颜色基调,然后进行鲜花的装饰,要求桌布、鲜花和蜡烛等都要搭配和谐17:40婚礼转入宴会现场继续进行,客人们陆续走进客厅,乐队揍乐表示欢迎,各种饮料和餐前开胃小菜提前准备好了供客人们享用。客人门挑选自己的座位卡18:30客人们入坐,新郎,新娘进入餐厅,先上第一到菜。,伴郎祝词,然后是新郎、新娘祝词19:00开胃菜用完后,新郎,新娘跳一支舞,然后伴郎伴娘以及其他客人进入跳池一起跳舞。。。19:30每人重新入坐等待主菜。20:00主菜用完后,舞会继续20:30切蛋糕,供客人们继续跳舞空闲时使用21:00新娘抛花束后,音乐继续,新人在客人们间穿梭对他们的光临表示感谢,咖啡以及各种餐后饮品可供客人享用。乐队为最后一轮舞伴奏。22:00音乐结束,客人们陆续离去
7,5060708090年代结婚以什么为基础
啥时候都离不开票子。
70年代,结婚讲究“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 80年代,要求更高了,必须有了电冰箱(一般都是单门的)、电视机(一般都是黑白的)、洗衣机(一般都是单缸的)这“三大件”, 90年代结婚的人,其婚房大多还是单位分房。男方准备些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外加彩电、洗衣机(摩托车有钱,有房,有车,有权,有情。呵呵~ 概括完了,我想每一女孩子做梦想着能这样子的,不过这种完美主义男人嘛,太少有的。结婚吗,当然已爱情为基础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很难称的上幸福喽
8,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指什么
70年代结婚三大件指的是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现在结婚标准配置都需要房子、车子和票子,要求越来越高。 7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经济并没有很发达,结婚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一般标准配置就是三大件,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 70年代的人们还没享受到现在这么好的生活,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大多都是特别淳朴,对于爱情也是比较忠贞,他们的理想爱情就是相濡以沫、忠贞不渝。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是特别好,他们的“三大件”在现在看来是比较便宜的。那时候他们结婚要准备的东西简称“三转一响”,三转包括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这也就是他们的“三大件”,一响则是附带品,就是能够收听外界消息的收音机。 02 8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下,人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电视、洗衣机。 03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三大件也随之而水涨船高,消费水平从百元级提高到了千元级,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04 到了21世纪的00年代,人们的生活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各方面的条件都更好了,所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和往日不同,也都开始享受生活。而在这个年代结婚的人,需要准备的婚礼“三大件”也变成了空调、液晶电视和全自动洗衣机,甚至有钱人家都开始要求汽车了。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空调还是需要的,全自动洗衣机也特别方便,液晶电视也让人们丰富了业余生活,这三大件也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标配。 05 可是到了10年代,很多人就开始忌惮婚姻了,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人们都是自由恋爱,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小矛盾,两人的婚姻就结束了。那么感情变得廉价了,人们的条件也大多转向物质,所以只要谈婚礼的事,必备三大件就是车、房子和人民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人们对婚姻的要求也都比较高,没有这三大件,很难和自己的另一半步入婚礼的殿堂!
9,70年代在苏州一带都有些什么婚嫁习俗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传承数千年的民俗。位于狮子林东侧的苏州民族博物馆陈列了婚俗、节俗、食俗三个厅,用具体的民俗文物、场景模型,形象地再现了苏州的古老民族。 婚姻在我国一直列为人生重大礼仪。自秦汉到明清。汉族婚礼基本因袭周代《三礼》规定的模式,但民间不断加入表现人民群众道德情操和美好愿望的内容,相沿成习。这是一个封建末期苏州中等家庭婚礼的场景。 鼓乐声中,一场婚礼正在隆重举行。庭院里,张灯结彩,吹鼓手簇拥着花轿。花轿在宋代已风行于嫁娶之中。这里江南婚俗中盛行的宝塔花轿。大厅一侧陈列着喜堂,正中悬挂着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的和合二仙画像,供桌上方供品齐备,红烛高烧,果盘里盛满枣子、胡桃、桂圆,取其“早生贵子”、“和和气气”、“团团圆圆”的吉祥口采。一对新人牵着红绿牵巾在拜堂成亲,喜娘扶持着新娘,掌礼高喊吉祥喜话,鼓乐齐鸣,充满了喜庆的热烈气氛。大厅的另一侧陈列着洞房,全套苏式家具,做工考究,精雕细刻。桌帏椅坡,以及待嫁时亲手制作的乡绣品琳琅满目。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有坐富贵、挑方巾、撒帐、饮合卺酒等仪式。苏州风俗以秤杆或红皮甘蔗挑新娘的盖头方巾,寓有称心如意和节节高升的意思,以谷豆花果撒帐,表示驱邪和祝福;饮合卺酒象征从此夫妇忧乐与共。
文章TAG:
70年代 年代 婚礼 你知道 70年代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