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婚有那些民族风俗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一般的是吃宽心面!和饺子!一般都是半熟的!叠被!堵门!换灯泡!摆梳妆台!跨火盆!哥哥背妹妹出门!弟弟给姐夫穿鞋!童男童女押车!童男压床!童男童女带花!改口!带老婆婆花!女方给男方准备衣服!新床放4果等等!太多了!这些只是常见的!还有些特殊的那就的看各地的风俗了!想到那说到那!没按顺序说!
我们那里结婚的人必须要穿点红色的衣服,请客,还有要吹喇叭,通窗。好多呢,可能都不一样吧
我们那里已经比较现代化了...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具体的都不一样
闹洞房

结婚有那些民族风俗

2,老家结婚的习俗都有哪些

关于湖北这边结婚的风俗:男方:1. 男家在婚礼前一日,设酒宴二席,其一择亲友家少者九人,合子为十,曰“陪十弟兄”,这是“加冠礼”的前奏,象征其子成人,是日男家命字,视以敛钱为“盒子匾”,鼓乐导送,由舅爷前来主持,登堂“贺号”,俗称陪十全;喜床上铺的稻草要顺着铺平,象征小两口今后的日子过得顺当平安,忌横着放,因“横”有蛮不讲理之嫌,将导致小两口不和睦。新媳妇进门,婆婆要用盘端枣子、花生给她吃,以求早生贵子,且望生要花着生(谓之“花胎”),即要有儿有女,能有五男二女为佳,民间谓此是“五男二女七宝座”。2. 男家除一张新床外,其它床上之一切用品,皆由女家作嫁妆送往男家。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至适当位置。在婚礼之前,再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鸳鸯枕及百子帐等床上用品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吉祥之物,如相思豆(红豆及绿豆)、大吉一双、红枣、新鲜及干之百合及莲子、桂圆、荔枝干及利是。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子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若想增添热闹气氛,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女方:女方跟男方类似,但是如果女方有亲兄弟姐妹,要煮粥 而且一早出门要姊妹喂。

老家结婚的习俗都有哪些

3,传统的婚礼都有哪些习俗

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18.18:30结婚典礼开始(奏乐) 来宾入席 主持人入席 介绍人入席 证婚人入席 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奏乐)。门口至主桌需铺红地毯,进场需四名花童拖起婚纱,创造气氛。专人向新人身上撒花芯、放礼炮,同时、投影、施放一氧化碳云雾。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新郎亲吻新娘。 证婚人致词 介绍人致词 来宾致贺词 主婚人致贺词 新郎、新娘致谢词、向来宾一鞠躬 开香槟酒、新人切蛋糕,全体共饮一杯,举杯齐声响干杯! 19.新娘换礼服 20.向各桌敬酒 21.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送客,须端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22.闹洞房:亲朋好友与新人一起去洞房,吵闹一番,令新人终生难忘。
这得分地区.哪都不一样.没法说

传统的婚礼都有哪些习俗

4,结婚有哪些习俗特别的婚礼

您好!Q:,结婚有哪些习俗?A:,婚姻二字有三种意义,指嫁娶之仪示 指夫妻双方之称呼 指姻亲关系 礼俗:传统的婚姻习俗是三书六礼,而所有婚嫁都必须经过这个程序;才被承认。 三书:,聘书【订亲的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方交予女方之书柬。 礼书【送礼的清单】男方家在过大礼时致敬女方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迎娶新娘的文书】迎亲当日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书柬。 六礼: 婚礼在古代以周朝而言,依[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阶段来进行,此六礼是婚姻必须遵行的六种仪节。 现今婚礼:,六礼到南宋合并为三礼,依续为纳采、纳征与迎亲,清朝时期更简化为纳征与迎亲,演变至今则为订婚、结婚与归宁。结婚流程(迎娶流程) 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先祭拜神明祖先。 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2或6台皆可。 鸣炮:迎亲礼车快到新娘家时需燃炮通知女方,另外在迎亲途中,若遇到过桥或其他迎亲车队亦须燃炮。 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应有一男童持茶盘[放贫苹果]恭候新郎,新郎下车给予男儿红包答礼后再进入女方家。 过五关: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需经过新娘姐妹们之考验,方可以入内迎娶新娘。 拜别父母: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双方新人须叩拜父母道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由新娘父亲盖上头纱。 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长辈持木筛或黑伞[怀孕者]护其走入礼车,因为新娘在当天的地位是最大的,因为头不能顶天见阳光。 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甘蔗与猪肉,以示[有头到尾]象征新娘有节为[出嫁]之意,猪肉则为避凶。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用以驱逐路上的不详。 放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的小男儿持绑有红包的扇子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须回赠红包答礼。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丢出,表示丢掉少女习性;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 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穗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经是泼出去的水,并祝福女儿事有成,有吃有穿。 鸣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放[炮城]庆贺告喜。 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儿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来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持竹筛或黑伞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破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破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 祭祖:新娘进门后祭拜神明祖先。 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份子。 进洞房:新人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子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或汤圆,象征[早生贵子] 。 归宁流程 婚后第四天、六天、十天或十二天,新婚夫妇回女方家称之为[做客] 、[返外家]即所谓[归宁] 。 新娘的弟妹应到新郎家,请新郎新娘一起回新娘家,俗称[双人返] 。大都是上午接受邀请,中午聚餐,日落时回家俗称[暗暗摸,生查埔(男儿)] 。 新人相偕归宁时,新郎要准备一些礼品,例如:橘子、苹果[甜蜜] 、香蕉[招呼] 、椪饼或椪柑[象征新娘肚皮会胀会怀孕] 、酒等等,礼品的数目均应为双数。新人进入厅堂先拜祖先,新女婿要随同去拜见岳父母,有表示[感恩戴德]之意,最后会见弟妹子侄,并赠礼仪。 中午女方家宴客,称[请子婿] 。招待亲朋好友给新郎认识,新郎一一称呼。 女方准备回礼:例如米香、糯米糕、桃饼、蜜饯、两只有根有叶的甘蔗[祝福新人甜甜蜜蜜、透头透尾] 种子鸡一或二对[约二~三个月大的公鸡、母鸡各一只,准备新娘生产时进补用] 。橘子、香蕉供新人带回男方。 参考来源:怡人园婚饡整合 Q: 特别的婚礼?A:,浪漫的教堂婚礼~建议可以去Grace Hill 丽庭庄园,相信老人家也会喜欢!
直接领证结婚,哪来那些封建习俗

5,各地方的婚礼习俗都是怎样的

汉族--婚俗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都大同小异的。。你说的是婚宴还是迎亲上面
汉族--婚俗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文章TAG:民俗  婚礼  结婚  那些  民俗婚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