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周代制度有哪些

周代一夫一妻制啊————确切的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周代制度有哪些

2,古代长度单位仞咫丈尺从大到小的顺序

丈、尺、仞、咫。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扩展资料国际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通常,“米”一般的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 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历路程的长度。我国采用的长度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为我国法定的长度计量单位。 常用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公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为: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分、厘、毫。共19个。
咫,本义: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
不同朝代长度不等,比如尺在商代一尺有16.9厘米可明清就有30厘米了,一仞周制八尺,汉制七尺,,所以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一丈一般十尺,一仞一般七到八尺,咫尺是同一个单位

古代长度单位仞咫丈尺从大到小的顺序

3,汉服婚礼的周制婚礼

周制婚礼仪式包括醮子、亲迎、妇至成礼、见舅姑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 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婚礼结构: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取“黄昏举礼之义”。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 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周礼婚制崇尚典雅端庄,有着浓郁的神圣感觉和象征意义,故此,直到宋代的时候,品官以上的婚礼不论是舆服还是婚仪都严格遵循周制。昏服的色彩循“玄纁制度”,取天地间最高贵的色彩为之。

汉服婚礼的周制婚礼


文章TAG:周制周制  周代  制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