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怎么说女子的年龄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半老徐娘:三十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古代怎么说女子的年龄

2,金钗之年是指我国古代女子多少岁

12岁我国古代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金钗之年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如不满周岁称为“襁褓”,幼年又称为“总角“等等,是一直以来延续下来的古老文化。金钗之年指古代女子12岁,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金钗之年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曰,“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大意是说,这些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脚下踩的是五色纹彩职称的鞋子。因为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开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子在十二岁到十四岁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开始打扮自己,以求能嫁得如意郎君。后来,金钗之年是指代女子十二岁的年纪就一直被后世沿用。古代人在年龄的称呼上特别讲究。在古代女孩子到了12岁之后就要开始梳妆打扮自己了,并且需要佩戴金钗,为以后能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所以人们将金钗之年特指为女子12岁。金钗是作为女子12岁的代称和别称,每个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称谓。

金钗之年是指我国古代女子多少岁

3,古代人女孩的年龄是怎么表达的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列是古人的女孩年龄称谓:1、度:小儿初生之时。2、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3、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4、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5、孩提:指2——3岁的儿童。6、始龀、髫年:女孩七岁。7、九龄:为9岁。8、黄口:十岁以下。9、指数之年:儿童九岁。10、幼学:十岁。11、外傅之年:儿童十岁。1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13、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14、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15、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16、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17、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18、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扩展资料: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芳龄二八应该是16岁.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也有的说双十年华。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也称及笄。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好像没有具体说11岁。但是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附:古代女孩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 24岁---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半老徐娘;
古代人对女孩的年龄有以下几种称谓: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3、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4、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5、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6、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7、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扩展资料: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髫[tiáo]龄:童年。束发:是指青少年。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八九十岁。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黄发:指长寿老人。鲐背:指长寿老人。期颐:指百岁。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人女孩的年龄是怎么表达的


文章TAG:古代女子年龄古代  女子  年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