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光委云上倾心何所依 出自白居易的哪首诗

该是“阳光委云上,倾心欲何依。”吧 就叫《续古诗十首》全诗如下: 续古诗十首 白居易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伶俜独居妾,迢递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 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 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掩泪别乡里,飘飖将远行。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 驱马上丘陇,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营营。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昼居不逾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栖栖远方士,读书三十年。业成无知己,徒步来入关。 长安多王侯,英俊竞攀援。幸随众宾末,得厕门馆间。 东阁有旨酒,中堂有管弦。何为向隅客,对此不开颜。 富贵无是非,主人终日欢。贫贱多悔尤,客子中夜叹。 归去复归去,故乡贫亦安。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 心亦无所迫,身亦无所拘。何为肠中气,郁郁不得舒。 不舒良有以,同心久离居。五年不见面,三年不得书。 念此令人老,抱膝坐长吁。岂无盈尊酒,非君谁与娱。 揽衣出门行,游观绕林渠。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 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 出游欲遣忧,孰知忧有馀。 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草木照未远,浮云已蔽之。 天地黯以晦,当午如昏时。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 中园何所有,满地青青葵。阳光委云上,倾心欲何依。
卷425_1 「续古诗十首」白居易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伶俜独居妾,迢递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 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 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掩泪别乡里,飘飖将远行。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 驱马上丘陇,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营营。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昼居不逾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栖栖远方士,读书三十年。业成无知己,徒步来入关。 长安多王侯,英俊竞攀援。幸随众宾末,得厕门馆间。 东阁有旨酒,中堂有管弦。何为向隅客,对此不开颜。 富贵无是非,主人终日欢。贫贱多悔尤,客子中夜叹。 归去复归去,故乡贫亦安。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 心亦无所迫,身亦无所拘。何为肠中气,郁郁不得舒。 不舒良有以,同心久离居。五年不见面,三年不得书。 念此令人老,抱膝坐长吁。岂无盈尊酒,非君谁与娱。 揽衣出门行,游观绕林渠。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 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 出游欲遣忧,孰知忧有馀。 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草木照未远,浮云已蔽之。 天地黯以晦,当午如昏时。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 中园何所有,满地青青葵。阳光委云上,倾心欲何依。 看最后两句

阳光委云上倾心何所依 出自白居易的哪首诗

2,古时候寡妇改嫁的习俗

寡妇改嫁时不许带走丈夫家的财物,惟一可以带走的仍是当初带来的陪嫁奁产 寡妇门前是非多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这是非的缘起并非全在于寡妇,倒是常常可以从中见出社会对寡妇的歧视来。寡妇因失去丈夫而沦为妇女中更为不幸的一类,像失去了屏障的家园 ,如脱离了枝杆的飘叶,那抵御觊觎、抗拒纷扰的能力本就低下了许多,又何苦再自找麻烦呢?男权社会并不真的要用这话洁身自律,倒显出是在漠视她们的痛苦。为了不被彻底地抛弃,她们只有硬着头皮“再走一步”。然而,寡妇再醮谈何容易?禁忌将像鞭子一样再次无情地、严酷地抽打她那滴血的伤口! 中国婚俗,多为一夫一妻制。旧时允许男子再娶,但禁忌妇女再嫁。所谓:“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男子再娶,一般是以无子嗣为由。如有子,则纳妾亦遭人非议。《中国礼俗学纲要》云:“有子纳妾,人多非刺,谓非齐家之道。”然,旧时往往仍有嫌其妇年老、貌丑而娶媵妾者。 中国多数民族有忌娶寡妇的习俗。亡夫为寡。俗信以为其夫之魂常随妇身,有娶之者,必受其祟。《中华全国风俗志》云:“(广东)寡妇俗称孤矜,又称鬼婆,人咸目为不祥人。以为其夫主之魂魄,常随妇身,有娶之者,必受其祟。故辄弃置不顾,无人再娶。”又以为娶寡妇,到阴间将要与原夫争夺其身。所以娶寡妇是民间一大忌讳。只有男子丧妻续弦,不忌寡妇,以为条件对等,命运相同。汉族还禁忌娶近亲孀妇,因有乱伦之嫌。苗族、门巴族、景颇族等许多民族中旧有“转房制”,不避近亲遗孀,常常是兄死,弟娶兄嫂;弟死,兄娶弟媳。门巴族同父母兄弟和从兄弟之间都可以转房,但必须征得女方同意,并在发丧后一二年才转。不同辈份之间,禁忌不一。如:墨脱县的门巴族严禁转房,但错那县的门巴族可以转房。赫哲族旧时也有转房制婚俗,但限制不严,也可改嫁外人。据说也还有忌嫁夫兄的禁制。景颇人以为通过转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因为她与原夫正式结婚时祭过“家鬼”,跨过“草蓬”,将来死后还会去找原夫共居,所以作为一个男子,光娶转房妻是不行的,还要娶一个正妻,否则,死后会过孤独的生活。 寡妇改嫁,又称“再醮”,意思是再举行一次酒宴,初无禁忌之意。历史上寡妇改嫁的事例也不少,不论宫廷还是民间,还是允许寡妇改嫁的。据说隋文帝时,曾立禁,命九品以上妻妾不得再醮。事实上,官民皆不受此约制,直至五代北宋,犹是如此。只是程、朱理学之后,民间始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忌讳。“从一而终”“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夫男”、“好马不鞴二鞍,烈女不嫁二男”的“贞节”思想逐渐得到强化,遂以为寡妇改嫁为大逆不道。因而在寡妇改嫁时,便有许多特殊的禁忌,并在风俗惯习方面明显地区别于正常的婚姻嫁娶。 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俗耻再醮。有寡妇改嫁,必走偏门、后门或从墙壁上凿洞钻出,不能走正门、大门。嫁时还要在夜晚,不能用鼓乐。假如被入看见,人们便以为是不祥之兆,有的还要唾骂几声,以为破解。鄂伦春人的习俗,寡妇如有儿子,一般不能改嫁。如要再嫁,须把儿子养大才行。如娘家愿让寡妇改嫁,原夫家不同意,娘家就要“抢婚”。只要抢出“仙人柱”(即鄂伦春人的住房),男家就无权强留女方了。朝鲜族也忌寡妇再嫁,认为改嫁不贞节。改嫁者往往受到歧视。山东汉族娶再醮妇仪式极简,无鼓吹,不亲迎。迎亲用车不用轿,俗称“拉后婚”。 台湾俗间寡妇改嫁,也忌像初婚那样从娘家坐轿,必须徒步走到半路上再坐轿。有的寡妇还要在上轿的地方,丢下一件自己平日所穿的衣服,然后才敢放心上轿。如果不这样做,俗信前夫的灵魂就会跟随寡妇来到新夫家中,是不祥之兆。寡妇先走段路的用意就是让前夫的灵魂发生错觉,误认为他的妻子是到某地办事去。当她在途中上了花轿后,前夫的灵魂再想要跟去也就无法找到她了。丢下旧衣,也是为让前夫的灵魂不能再认出自己。 桂中的壮族,把蜜月里死了男人的,称做“伞下寡”;生儿育女后死了男人的,称做“鸳鸯寡”;男人不是因病而死的,称做“断桥寡”。由于情况不同,各种寡妇改嫁的习俗也就不同。“伞下寡”改嫁,出门忌梳妆打扮。半夜里一个人从后门悄悄走出。半道上,还要有人朝她走来的方向打枪,吆喝:“不准他跟来,打死他,打死他!”意为赶跑原夫的灵魂。然后,像押解犯人一样,把她押送进新夫家门。“鸳鸯寡”改嫁,先要半夜三更来到深山野林的小草棚中,躲避原夫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才能去新夫家生活。“断桥寡”再嫁,要先到野外呆三个晚上,每晚都要搂抱大树多次,意思是让她“克树”,不再“克人”。被“断轿寡”搂抱过的大树,人们忌砍伐使用。 河南沁阳一带,旧时汉族娶媳妇,都在傍晚或夜间。孀妇坐的是没顶轿,周围没有围布。还有的坐大椅或反坐方桌。上轿(椅、桌)均在村外的十字路口。不用鼓乐,不放鞭炮。下轿(椅、桌)时,双手端一斗粮食,转椿树,或者转碾道、转磨道。用这种办法使前夫的灵魂不再跟来捣乱。寡妇改嫁后,禁忌再到原夫家去。俗谚云:“寡妇回房,家败人亡。” 赫哲族寡妇改嫁不受歧视。只要给前夫撂过档子、脱了孝服,就可改嫁。喜车喜船,不扎彩棚,仪式简略。到男家去的途中如遇着大树,要抱住停上一会儿。说是可以免除灾难,过好日子,不“妨”丈夫,过好后半生。寡妇出嫁后,忌讳再回到前夫家去。锡伯族寡妇要为亲夫守孝三年,三年之内禁忌改嫁。水族寡妇再嫁,不能嫁到夫家宗族居住的村内。嫁日从前夫家出门,只能走偏门。行至新夫家门前,须经过“回煞”、“跨五方灯”等仪式才能进屋。 建国后,由于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和对性歧视、性压迫的批判,寡妇和离婚妇女的再婚已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再婚方面的许多禁忌,也都消失或者明显地改变了。
寡妇改嫁时不许带走丈夫家的财物,惟一可以带走的仍是当初带来的陪嫁奁产 寡妇门前是非多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这是非的缘起并非全在于寡妇,倒是常常可以从中见出社会对寡妇的歧视来。寡妇因失去丈夫而沦为妇女中更为不幸的一类,像失去了屏障的家园 ,如脱离了枝杆的飘叶,那抵御觊觎、抗拒纷扰的能力本就低下了许多,又何苦再自找麻烦呢?男权社会并不真的要用这话洁身自律,倒显出是在漠视她们的痛苦。为了不被彻底地抛弃,她们只有硬着头皮“再走一步”。然而,寡妇再醮谈何容易?禁忌将像鞭子一样再次无情地、严酷地抽打她那滴血的伤口! 中国婚俗,多为一夫一妻制。旧时允许男子再娶,但禁忌妇女再嫁。所谓:“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男子再娶,一般是以无子嗣为由。如有子,则纳妾亦遭人非议。《中国礼俗学纲要》云:“有子纳妾,人多非刺,谓非齐家之道。”然,旧时往往仍有嫌其妇年老、貌丑而娶媵妾者。 中国多数民族有忌娶寡妇的习俗。亡夫为寡。俗信以为其夫之魂常随妇身,有娶之者,必受其祟。《中华全国风俗志》云:“(广东)寡妇俗称孤矜,又称鬼婆,人咸目为不祥人。以为其夫主之魂魄,常随妇身,有娶之者,必受其祟。故辄弃置不顾,无人再娶。”又以为娶寡妇,到阴间将要与原夫争夺其身。所以娶寡妇是民间一大忌讳。只有男子丧妻续弦,不忌寡妇,以为条件对等,命运相同。汉族还禁忌娶近亲孀妇,因有乱伦之嫌。苗族、门巴族、景颇族等许多民族中旧有“转房制”,不避近亲遗孀,常常是兄死,弟娶兄嫂;弟死,兄娶弟媳。门巴族同父母兄弟和从兄弟之间都可以转房,但必须征得女方同意,并在发丧后一二年才转。不同辈份之间,禁忌不一。如:墨脱县的门巴族严禁转房,但错那县的门巴族可以转房。赫哲族旧时也有转房制婚俗,但限制不严,也可改嫁外人。据说也还有忌嫁夫兄的禁制。景颇人以为通过转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因为她与原夫正式结婚时祭过“家鬼”,跨过“草蓬”,将来死后还会去找原夫共居,所以作为一个男子,光娶转房妻是不行的,还要娶一个正妻,否则,死后会过孤独的生活。 寡妇改嫁,又称“再醮”,意思是再举行一次酒宴,初无禁忌之意。历史上寡妇改嫁的事例也不少,不论宫廷还是民间,还是允许寡妇改嫁的。据说隋文帝时,曾立禁,命九品以上妻妾不得再醮。事实上,官民皆不受此约制,直至五代北宋,犹是如此。只是程、朱理学之后,民间始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忌讳。“从一而终”“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夫男”、“好马不鞴二鞍,烈女不嫁二男”的“贞节”思想逐渐得到强化,遂以为寡妇改嫁为大逆不道。因而在寡妇改嫁时,便有许多特殊的禁忌,并在风俗惯习方面明显地区别于正常的婚姻嫁娶。 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俗耻再醮。有寡妇改嫁,必走偏门、后门或从墙壁上凿洞钻出,不能走正门、大门。嫁时还要在夜晚,不能用鼓乐。假如被入看见,人们便以为是不祥之兆,有的还要唾骂几声,以为破解。鄂伦春人的习俗,寡妇如有儿子,一般不能改嫁。如要再嫁,须把儿子养大才行。如娘家愿让寡妇改嫁,原夫家不同意,娘家就要“抢婚”。只要抢出“仙人柱”(即鄂伦春人的住房),男家就无权强留女方了。朝鲜族也忌寡妇再嫁,认为改嫁不贞节。改嫁者往往受到歧视。山东汉族娶再醮妇仪式极简,无鼓吹,不亲迎。迎亲用车不用轿,俗称“拉后婚”。 台湾俗间寡妇改嫁,也忌像初婚那样从娘家坐轿,必须徒步走到半路上再坐轿。有的寡妇还要在上轿的地方,丢下一件自己平日所穿的衣服,然后才敢放心上轿。如果不这样做,俗信前夫的灵魂就会跟随寡妇来到新夫家中,是不祥之兆。寡妇先走段路的用意就是让前夫的灵魂发生错觉,误认为他的妻子是到某地办事去。当她在途中上了花轿后,前夫的灵魂再想要跟去也就无法找到她了。丢下旧衣,也是为让前夫的灵魂不能再认出自己。 桂中的壮族,把蜜月里死了男人的,称做“伞下寡”;生儿育女后死了男人的,称做“鸳鸯寡”;男人不是因病而死的,称做“断桥寡”。由于情况不同,各种寡妇改嫁的习俗也就不同。“伞下寡”改嫁,出门忌梳妆打扮。半夜里一个人从后门悄悄走出。半道上,还要有人朝她走来的方向打枪,吆喝:“不准他跟来,打死他,打死他!”意为赶跑原夫的灵魂。然后,像押解犯人一样,把她押送进新夫家门。“鸳鸯寡”改嫁,先要半夜三更来到深山野林的小草棚中,躲避原夫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才能去新夫家生活。“断桥寡”再嫁,要先到野外呆三个晚上,每晚都要搂抱大树多次,意思是让她“克树”,不再“克人”。被“断轿寡”搂抱过的大树,人们忌砍伐使用。 河南沁阳一带,旧时汉族娶媳妇,都在傍晚或夜间。孀妇坐的是没顶轿,周围没有围布。还有的坐大椅或反坐方桌。上轿(椅、桌)均在村外的十字路口。不用鼓乐,不放鞭炮。下轿(椅、桌)时,双手端一斗粮食,转椿树,或者转碾道、转磨道。用这种办法使前夫的灵魂不再跟来捣乱。寡妇改嫁后,禁忌再到原夫家去。俗谚云:“寡妇回房,家败人亡。” 赫哲族寡妇改嫁不受歧视。只要给前夫撂过档子、脱了孝服,就可改嫁。喜车喜船,不扎彩棚,仪式简略。到男家去的途中如遇着大树,要抱住停上一会儿。说是可以免除灾难,过好日子,不“妨”丈夫,过好后半生。寡妇出嫁后,忌讳再回到前夫家去。锡伯族寡妇要为亲夫守孝三年,三年之内禁忌改嫁。水族寡妇再嫁,不能嫁到夫家宗族居住的村内。嫁日从前夫家出门,只能走偏门。行至新夫家门前,须经过“回煞”、“跨五方灯”等仪式才能进屋。 建国后,由于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和对性歧视、性压迫的批判,寡妇和离婚妇女的再婚已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再婚方面的许多禁忌,也都消失或者明显地改变了。

古时候寡妇改嫁的习俗


文章TAG:蜜月  风波  阳光  倾心  代女而嫁的蜜月风波  出自白居易的哪首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