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房屋的神是什么氏

  有巢氏   【生活年代】: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出生地】: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   【立都】:石楼山(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   【年号】:巢皇。   【简介】: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原始巢居的发明】:   有巢氏神话传说中人物,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庄子》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即有巢氏时代。因居巢得名与有巢氏发明巢居有关,而被视为巢湖人。它与同时出现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一样,虽均出自后人虚拟,但也表明了汉族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光荣历史进程。   【有巢氏的传说记载】: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庄周说:“古者禽兽 多而入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 之曰有巢氏之民。”(《庄子·盗跖》)韩非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 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 五矗》)有巢氏是传说远古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遁甲开山图》说: “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艺文类聚》卷十一引)琅玡山在山东诸城县,所谓有巢氏治于此,实不足为信。项峻《始学编》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出,教之巢 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处,古之遗迹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认为巢居开始于南方。《林邑记》也说:“苍梧已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 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太平御览》卷一七二引)周去 非说; “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 其所以然者,盖地多虎狼,不如是,人畜皆不得安,乃上古巢居之意欤!”(《岭外代答》卷四)这都说明巢居可能起源于南方。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房屋的神是什么氏

2,山西石楼在那儿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 ,南与隰县 、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 1742 平方公里,现辖4镇10乡,人口9.91万。  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春秋为屈色,西汉置土军县,东汉县废;西夏置土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岭西县,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县。唐、宋二代先后改名为西德、东和州,元复称石楼县。1958年并入吕梁县,1959年复置县至今。  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连绵,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境分为山地和丘陵地两部分,东部山地石楼山,古称通天山 ,南北走向 ,由许多山峰构成,姿态雄伟,主峰棋盘山海拔2000米,为境内最高峰。中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四十里山和团圆山,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西和北部及城关一带均为黄土丘陵区,较大的垣面有薛家垣、曹家垣、西山垣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境内主要河流有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山西麓,从东南向西北注入黄河。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9.2度,一月均温-- 7度,七月均温22.7度,年均降雨量为5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至190天。  石楼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枣、大麻、胡麻、葵花等。  石楼县矿藏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铝矾土、天然气等。由于受自然、历史、交通等环境制约,该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修配、采煤、砖瓦等。  石楼县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现有县城经交口石门通往霍州的干线公路一条,是该县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另外还有乡镇级公路多条,通往全县大部分乡镇。  该县主要土特产有红枣、菜羊、甘草等。菜羊又称“百叶籽羊”,也为石楼一方特产。
石楼很好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 ,南与隰县 、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 1742 平方公里,现辖4镇10乡,人口9.91万。 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春秋为屈色,西汉置土军县,东汉县废;西夏置土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岭西县,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县。唐、宋二代先后改名为西德、东和州,元复称石楼县。1958年并入吕梁县,1959年复置县至今。石楼县矿藏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铝矾土、天然气等。由于受自然、历史、交通等环境制约,该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修配、采煤、砖瓦等。
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连绵,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境分为山地和丘陵地两部分,东部山地石楼山,古称通天山 ,南北走向 ,由许多山峰构成,姿态雄伟,主峰棋盘山海拔2000米,为境内最高峰。中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四十里山和团圆山,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
石楼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县。

山西石楼在那儿

3,通天山在我国什么位置

通天山位于临武县北部,距离临武县城区约20公里。通天山海拔近1600米,岳临高速楚江互通口和麦市互通口都可直达该景区,并形成环绕。
《资治通鉴》:东汉永和六年(141)匈奴中郎将张耽, “击乌桓于通天山,大破之”。胡三省注,通天山即石楼山也。 《北齐书·本纪》:天保五年(554)正月,文宣帝高洋大破山胡于石楼,即此。 石楼山,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
《资治通鉴》:东汉永和六年(141)匈奴中郎将张耽, “击乌桓于通天山,大破之”。胡三省注,通天山即石楼山也。 《北齐书·本纪》:天保五年(554)正月,文宣帝高洋大破山胡于石楼,即此。 石楼山,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
《资治通鉴》:东汉永和六年(141)匈奴中郎将张耽, “击乌桓于通天山,大破之”。胡三省注,通天山即石楼山也。 《北齐书·本纪》:天保五年(554)正月,文宣帝高洋大破山胡于石楼,即此。 石楼山,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
《资治通鉴》:东汉永和六年(141)匈奴中郎将张耽, “击乌桓于通天山,大破之”。胡三省注,通天山即石楼山也。 《北齐书·本纪》:天保五年(554)正月,文宣帝高洋大破山胡于石楼,即此。 石楼山,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
风光绮丽的雪山——天山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上才能种杆粮、棉和瓜果。准噶氽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到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发达。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下面是昆仑山,上面是阿尔泰山.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蒐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 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它不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标,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胜地。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难怪传说天池便是“瑶池”,是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此盛会,诗云: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 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通天山在我国什么位置


文章TAG:石楼山石楼  中国  中国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