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性婚姻法的成立

2019年5月24日,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二审稿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合法结婚的男女应当年满二十二周岁”。此外,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姻是男女双方自愿结成的家庭联合。这一条款一度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因为它排斥了同性婚姻的可能性。

1、同性婚姻法的成立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声音渐高。2001年,荷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同性婚姻的国家。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先后通过法律,允许同性夫妇享有与异性夫妇相同的婚姻权利。

2、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现状

到2021年,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有关于同性恋婚姻的法律条款,其中大多数是欧美国家和一些南美国家。法国和美国两个大国的同性婚姻法案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通过。日本、泰国等亚洲国家的同性婚姻法案也在近期得到了通过。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城市承认同性婚姻或民事伴侣关系的合法性。有的是因为同性婚姻是一种基本人权,有的是因为同性婚姻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义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义在于,它确保了同性夫妇享受和异性夫妇相同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包括合法的财产继承、医疗保险、家庭和婚姻关系税收申报等等。

同性婚姻合法化还彰显了社会尊重多元化和包容性,实现了社会进步和发展。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们认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是一项带有强烈进步性的事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

4、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争议

由于宗教、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性婚姻合法化引发了社会的争议。反对同性正当化的人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不健康和不道德的,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是对传统家庭结构的破坏。他们还认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消极影响,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但是,支持同性婚姻正当化的人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天生的特殊性向,应该受到同样的权利保护。同性婚姻的合法化能够更好地维护两性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研究表明,可持续的家庭价值应基于关爱和尊重,而不是特定的性别关系。因此,同性婚姻合法化是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体现。


文章TAG:同性  同性婚姻  婚姻  婚姻法  同性婚姻法  
下一篇